——《甘孜日報》周刊專題研討會側記
《甘孜日報》周刊專題研討會全景。
■ 見習記者 唐闖 文/圖
一
2014年8月18日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召開。會議審議通過了《關于推動傳統(tǒng)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(fā)展的指導意見》。新媒體融合成為我國媒體發(fā)展的大趨勢,互聯網思維成為經營媒體關鍵詞。
2014年9月28日至9月29日,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。在本次會議上,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,增強文化認同,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,成為共識。
2014年10月15日,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。會議提出,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,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,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。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,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。
在互聯網時代,在新媒體涌現的年代,在推動民族文化大發(fā)展、新聞媒體大改革、文藝工作大發(fā)展的重要關頭,針對這三大新趨勢,不少黨報黨刊等傳統(tǒng)媒體思謀改革。
2014年10月21日,第二十屆全國省區(qū)市黨報總編輯夜班工作研討會舉行,來自全國31家省區(qū)市黨報的總編輯及《新聞戰(zhàn)線》、《中國記者》相關負責人參會。2014年11月27日,由中國新聞出版?zhèn)髅郊瘓F主辦、大眾報業(yè)集團承辦的首屆中國報業(yè)集團高層座談會召開。兩次座談會圍繞壯大主流輿論、深化改革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媒體融合以及堅持黨報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等話題,交流經驗,探索出路。
在新時代、新形勢下,《甘孜日報》面臨著以報紙為平臺,進一步建設大眾精神家園,并在此前提下實現自身的發(fā)展,發(fā)揮黨報在民族地區(qū)應有的引領和擔當等挑戰(zhàn)。作為民族地區(qū)的黨報,《甘孜日報》迅速反應,與各行各業(yè)的代表通氣,了解大家對報紙的期待和需求,于1月6至7日,召開為期兩天的培訓會,一天的研討會。
二
1月6日,天降瑞雪,關心《甘孜日報》發(fā)展的各界人士齊聚康定,在“《甘孜日報》周刊專題研討會”上,與會者暢談在互聯網時代,在新媒體日益快捷、發(fā)達的今天,他們所知道、了解的傳統(tǒng)媒體《甘孜日報》品牌??犊蛋椭苣返奶厣捌鋬r值和意義,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參加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致認為,報紙要實現發(fā)展,自己的傳統(tǒng)不能丟掉。
在不斷發(fā)展的過程中,經過幾代報人的探索,在堅持辦副刊、開門辦副刊的傳統(tǒng)下,《甘孜日報》形成了獨立副刊、自己的品牌??犊蛋椭苣?,也形成了定時出版《記者文叢》、《作者文叢》的報業(yè)文化?!犊蛋椭苣返?ldquo;雪花”和“五色海”欄目為康巴地區(qū)培養(yǎng)了大量作家、專家、讀者,成為了他們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。這些,共同構建、呵護著屬于康巴這片土地的一方精神家園。
參會者中有60后、70后、80后,還有90后,他們中有人從事專業(yè)新聞研究,是知名學者;有人是專業(yè)作家;有人是文學新人;有的是宣傳系統(tǒng)里的骨干;有的剛剛加入新聞寫作的隊伍;有人來自教師隊伍;有人來自基層一線甚至邊遠鄉(xiāng)鎮(zhèn)。
與往年相比,此次參與研討會的研究人員突破了州、縣范圍,拓展到了省一級;同時,隨著《康巴周末》影響力的擴大,此次研討會也打破了專家學者的身份限制,將參會者擴展到了基層。
來自州旅游局的彭劍君、康定縣宣傳部的劉金元第一次參加研討會,他們傾吐著自己的心聲。彭劍君說自己從《甘孜日報》副刊發(fā)稿起步,被社會認可,從一般科員進入了現在的副縣崗位;劉金元說自己的寫作啟蒙于《甘孜日報》副刊,并從此走上了寫作的道路,逐漸成長為一名宣傳系統(tǒng)的骨干。
彭劍君和劉金元都非常關心本土文化的挖掘問題。
彭劍君說《康巴周末》的影響力超出了自己的認知,在州外、省外,不僅藏學專家和學者,很多對康巴感興趣的人都是通過《康巴周末》認知甘孜。彭劍君認為在互聯網時代,副刊是一種態(tài)度,《甘孜日報》要堅持和發(fā)揚辦副刊的傳統(tǒng)。
劉金元認為《康巴周末》不僅是自己的精神食糧,還是珍貴的文獻。他們希望《康巴周末》能夠借助互聯網、各種新媒體,召開多樣化的交流活動,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康巴文化的傳承中來。
來自丹巴城區(qū)小學的楊全富說,《康巴周末》是自己作家夢的起點。他說,在校園里,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喜歡看《康巴周末》的人物類通訊,這些故事感人至深,在學生和老師中產生了共鳴。他希望《康巴周末》繼續(xù)用更多美好的故事感染更多的讀者。
另一些參會人員不僅通過《甘孜日報》副刊走上寫作道路,他們中有一些人甚至成為了專業(yè)作家。
我州作家尹向東說,打開《甘孜日報》,《康巴周末》這一頁是活的,它培養(yǎng)了許許多多的人,每一個寫字的人對《甘孜日報》副刊充滿了感情,《康巴周末》梳理、展現了甘孜州文化,文字和內容都是活生生的,讓文化有了呼吸。不管在什么時候,作為地域性報紙,它的特點非常明顯的時候,一定是有影響的。
我州詩人歐陽美書說,甘孜州最大的優(yōu)勢是文化,《康巴周末》是把甘孜州,把時代對接起來的東西,從這個意義上是必須的。“康巴”這個地域完全可以看成非遺,《康巴周末》可以從這個方面,更深入探索和思考辦報的問題。
我州作家達真認為,《康巴周末》對歷史文化挖掘很好,堅守傳統(tǒng),在互聯網時代,怎樣把“康巴文化”帶給80及90后,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在研討會上,另一些首次參加研討會的代表表示,《康巴周末》不僅吸引了寫作愛好者、作家們的目光,越來越多的人對《康巴周末》有了更多的期待。
來自甘孜縣宣傳部的余應瓊說,現在,縣上的老師和有文化的人很喜歡看《康巴周末》,他們讀了文章后,對本地的歷史人文有恍然大悟之感。同時,余應瓊也表示,另一部人則希望《康巴周末》除了介紹、梳理、展現康巴地區(qū)的文化外,可以適當介紹更多不同的文化及思想,更加開闊讀者的眼界。
來自瀘定縣宣傳部的羅楚凱則希望,《康巴周末》應挑起培養(yǎng)更多年輕文化研究者的擔子,為康巴文化的研究和發(fā)展集聚人才,為地方上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培養(yǎng)接班人,避免將來出現人才斷檔的問題。
在隨后的研討環(huán)節(jié),來自省內新聞領域的專家雷健、劉為民及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丹對《康巴周末》給予了高度評價,并就辦報的一些專業(yè)問題與大家進行了交流。
1月6日,經過討論,大家一致認為在互聯網時代,在新媒體崛起的時代,堅持傳統(tǒng)才能立足時代潮流,《康巴周末》有著獨一無二的辦刊傳統(tǒng)與傳統(tǒng)文化優(yōu)勢,與新媒體取長補短是長遠發(fā)展之道。大家祝愿,《康巴周末》成為“我的,我們的《康巴周末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