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1年07月20日
圖為寫有標語的石頭。
圖為坐落在山間的老屋。
◎本網(wǎng)記者 謝臣仁 文/圖
一壁風雨斑駁的老墻,一幅筆力蒼勁的標語,一段永不磨滅的記憶,讓人回到熱血澎湃的革命年代。
7月15日,康定市孔玉鄉(xiāng)角壩村發(fā)現(xiàn)紅軍標語,溯流追源,再現(xiàn)86年前紅軍長征的紅色歷史,為建黨100周年給予生動的注腳。
村民來電話 紅軍標語現(xiàn)老墻
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嗎?我家老墻上發(fā)現(xiàn)紅軍標語,你們快來看看。”7月16日下午3點半,康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接到一陣急促的電話。
打電話的是康定市孔玉鄉(xiāng)角壩村村民譚顯華,聲稱在他家老墻上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幅紅軍標語。
7月17日,康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迅疾趕赴角壩村尋蹤覓跡。
大渡河在高山峽谷奔騰而過,盤山公路從河畔攀援而上,角壩村坐落在半山腰,三十余戶人家錯落有致分布山間。譚顯華的老屋地處村子中央,這是一座已有些年頭的藏式民居,墻壁全由石頭壘成,譚顯華說的紅軍標語就鑲嵌其中。
“這房子是二十四年前建的,現(xiàn)在進行整修,整修中在墻上發(fā)現(xiàn)了那幅標語?!弊T顯華告訴記者,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他經常在電視上觀看相關報道,看了許多關于紅軍長征的報道,也看到關于紅軍標語的報道,角壩村以往駐扎過紅軍,所以他特別留意,不料就在老墻上發(fā)現(xiàn)了紅軍標語。
“沒想到,這紅軍標語就在咱家老墻上!”這是一壁足有10米高的老墻,寫有紅軍標語的石塊就鑲嵌在老墻4.8米處。寫有紅軍標語的石頭是一塊大渡河流域常見的較為規(guī)整的長方形礫石,能見面約40厘米長、15厘米寬,上面用墨汁書寫著五個毛筆繁體字,其中清晰可見的是“紅軍”二字,“軍”字被砸出一個白點,損傷了筆畫,后面三個字模糊不清,隱約見一些筆畫,無法準確辨認出是何字。
“這標語寫的是‘紅軍不拉夫’。”72歲的譚丙軍是譚顯華的叔父,也是把標語砌在石墻的“始作俑者”。他很小時,就看見這塊石頭砌在另一處老屋的墻上,1997年重新修建房屋時,又把它“挪”到這壁石墻上。他肯定地說:“標語就是‘紅軍不拉夫’,以前看得很清楚,后來搬來搬去磨損了,再加上風吹雨打的,后面三個字就看不清楚了?!?/p>
爺爺話傳說 紅軍進村不拉夫
“據(jù)說,當時紅軍住在村子里,留下了許多這樣的標語?!弊T丙軍的“據(jù)說”來源于其父親譚窮迫。
譚窮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去世,據(jù)他生前向譚丙軍等子女講述,1935年10月,由徐向前帶領的紅軍從小金縣到丹巴縣,沿大渡河南下,抵達角壩村。當時,國民黨的“川康軍”經常搶糧拉夫,大家都被“搶怕了、拉怕了”;聽說又要過部隊,大家照“慣例”心生害怕,村民們都嚇得跑出去“躲拉夫”,村里只留下一些跑不動的老人留守。
這些老人提心吊膽地等待著厄運的到來。“來了、來了”,在忐忑不安中,紅軍來到了角壩村。村民們在無可奈何中等待著以往“川康軍”那樣的搶掠。
紅軍隊伍是深夜到達角壩村的,他們靜悄悄地安頓下來,一點也沒驚擾村民。直到第二天天亮,村民們才發(fā)現(xiàn)村子比較平整的場地上住滿了紅軍,他們寧愿露天而宿,卻沒有一人在屋檐下“躲露氣”。村民們納悶了,“川康軍”一到村子就進屋搶糧、下圈牽豬,弄得雞飛狗跳,紅軍卻秋毫不犯。兩相對比,村民們覺得紅軍不像宣傳中那樣“兇”,倒覺得都是好人:問事客氣、買糧給錢,有商有量,絕不用強。
躲在山上的人遠遠地看到村子沒有出現(xiàn)“川康軍”進村那種亂象,有幾個膽大的年輕人就悄悄地回到了村里,這其中就有譚窮迫。譚窮迫躲到山上時,門口的禾架上還有一點糧食沒有收拾,被紅軍征用后,在禾架上留著一個口袋,里面有張紙和兩塊“袁大頭”,紙上寫著:“老鄉(xiāng),你不在村子,你的糧食我們用了,這兩塊銀元是購糧款?!奔Z食不多,換得兩塊銀元,天公地道、千值萬值。
“以往‘川康軍’進了村地皮都要刮一層,紅軍卻對老百姓和和氣氣,真是兩個樣?!边@些人回到山上,招呼大家回了村。紅軍向大家宣傳政策,大家了解了紅軍是窮苦大眾的軍隊,都支持紅軍開展工作。
當時,紅軍在村子里寫了許多標語宣傳政策,眾多標語中就有“紅軍不拉夫”這一條?!按弟姟钡教幚虍攭讯。迕褡钆碌木褪潜焕?。這一條標語讓村民們吃下了定心丸,大家奔走相告“紅軍不拉夫”,不僅角壩村,附近的村子都積極支持紅軍的工作,紅軍在角壩村停駐一個月,得到了當?shù)孛癖姷拇罅χС趾蛽碜o。
“正是爺爺?shù)摹畟髡f’讓我了解了紅軍長征在角壩的故事,所以才特別留意,發(fā)現(xiàn)了紅軍標語?!弊T顯華說,紅軍長征在角壩給大家留下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。
專家說歷史 這里曾建蘇維埃
“角壩村具有光榮的紅色歷史,這里曾建有‘蘇維?!唷!?月17日,康定“紅色文化”專家、《紅軍長征在康定》編撰者之一、原康定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學彬談起紅軍在康定的歷史滔滔不絕,“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圍剿失利,中央紅軍從江西的瑞金、于都和福建的長汀、寧化等地出發(fā),開始長征。1935年10月初至1936年4月,紅四方面軍的紅4軍、紅32軍和紅一方面軍的269團一部相繼進入康定縣境,歷時半年多,先后路經或滯留縣境的金湯、魚通、孔玉、塔公、營官5個地區(qū),大小39個村寨,行程300多公里?!?/p>
翻開張學彬參與編撰的《紅軍長征在康定》一書,記者了解到,1935年10月,由紅軍“前敵總指揮部”總指揮徐向前、紅軍32軍軍長羅炳輝率領一部紅軍組成右縱隊,南下執(zhí)行《天蘆名雅邛大戰(zhàn)役計劃》。右縱隊4軍、32軍相繼從丹巴出發(fā),從小金縣的達維、汗牛南進,沿小金與康定兩縣交界處的門子溝進入康定縣孔玉區(qū)(今孔玉鄉(xiāng))莫玉村,先頭部隊直抵角壩村,從這里連續(xù)不斷地整整過了一個月,紅軍在康定停留約兩個月時間。紅軍于10月9日攻占金湯設治局(今金湯鎮(zhèn)湯壩村),11月在湯壩村成立中共金湯縣委、建立金湯縣蘇維埃政府、魚通地區(qū)蘇維埃政府、嵐安鄉(xiāng)蘇維埃政府、木雅塔公蘇維埃政府,同時還建立了16個村蘇維埃政權。在角壩村,建立了角壩上鋪子蘇維埃、角壩下鋪子蘇維埃,蘇維埃政府大力宣傳黨的政策,喚醒群眾,傳播革命思想,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(yè)績。
“由于當初國民黨反動派宣傳紅軍是‘紅毛子’,要殺人,紅軍初到一個村寨,只見少數(shù)窮苦老弱病殘群眾在家里看門,在這種情況下,紅軍每到一處,首先開展強有力的宣傳工作,采取廣刷標語、散發(fā)傳單等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,對各族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和紅軍的性質、任務,揭露國民黨和剝削階級的罪行。”張學彬介紹,“‘紅軍不拉夫’這幅標語很特別,短短五個字道明了紅軍對勞苦大眾的愛護,讓廣大民眾對共產黨和紅軍有了正確認識,從而解除了民眾思想顧慮,喚醒了民眾,使群眾從原來對紅軍畏懼,轉變?yōu)橛H近、熱愛、大力支援紅軍。對安定人心、穩(wěn)定社會秩序、動員外逃群眾返家生產起到了巨大作用,并為建立地方黨的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創(chuàng)造了條件?!?/p>
小小一塊石頭,短短五個文字,道出了紅軍對民眾的愛護,從而得到了民眾的擁護,對那段永不磨滅的紅色歷史給予生動注腳。
部門談弘揚 紅色教材勵后人
“這幅標語是紅軍標語毫無疑問,至于標語具體內容是不是‘紅軍不拉夫’五個字,還需進一步鑒定證實。”康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田發(fā)進表示,紅軍標語是珍貴的革命文物,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發(fā)現(xiàn)這一紅軍標語,有著特殊的意義,讓人再一次銘記光輝歷史、傳承紅色基因。
紅軍在康定時間雖然不長,但他們貫徹黨建立最廣泛的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路線,探索實踐黨的民族政策,與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民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,在康定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。紅軍播下的革命火種,深埋在康定各族人民心中,如同漫漫長夜中的明燈,為康定各族人民指明了民族解放的方向。紅色情結流動在各民族的血脈里,遺傳在各民族的基因中,它激勵一代又一代康定兒女為理想和信仰拼搏奮斗。
“保護紅色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?!碧锇l(fā)進說,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,對于促進全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對于“紅軍不拉夫”這幅紅色標語,康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與譚顯華協(xié)商,將標語從老墻上取下,作為珍貴文物加以保護,“紅軍不拉夫”標語是紅軍長征歷史的鮮活見證,也是現(xiàn)代傳承紅色基因和強化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,保護好紅軍標語工作意義重大。
“今年是建黨100周年,黨史學習教育正如火如荼地開展,我們將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,為全市各族人民提供豐富精神滋養(yǎng),激勵全市各族人民不斷攻堅克難、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?!笨刀ㄊ型艘圮娙耸聞站志珠L譚易康告訴記者,該局啟動了紅色文物征集工作,將讓這些珍貴文物成為“紅色教材”,讓大家進一步學史明理、堅定信念、勤勉奮進。
國無精神則不強,人無精神則不立。一幅紅軍標語作為有共產黨人紅色文化和精神族譜的重要證物,已經深深融入到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血脈和靈魂,猶如一團不滅的薪火,點燃了人們的紅色記憶,彰顯出厚重的紅軍文化,傳遞著偉大的長征精神,感召著、激勵著人們去開創(chuàng)美好的未來。
最新消息